苏轼临江仙

范文:

苏轼临江仙

苏轼《临江仙》

水调数声持酒听,竹外桃花三两枝。

春江水暖鸭先知,蒌蒿满地芦芽短。

正是河豚欲上时,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。

这首《临江仙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,通过对春江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感慨的抒发。诗中“水调数声持酒听”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境界,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则是对春天到来的生动描绘。最后两句“正是河豚欲上时,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”流露出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。

10个与《苏轼《临江仙》》相关的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详细解答:

1. 问答:苏轼是谁?

解答:苏轼(1037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并称“三苏”。

2. 问答:《临江仙》是苏轼的哪一首词?

解答:《临江仙》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著名词作,收录在他的词集中。

3. 问答:《临江仙》创作于何时?

解答:《临江仙》创作于北宋时期,具体年份不详。

4. 问答: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?

解答: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对春江景色的描绘,抒发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感慨。

5. 问答:词中的“水调数声持酒听”是什么意思?

解答:这里的“水调数声”指的是水边传来的音乐声,诗人持酒倾听,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。

6. 问答:词中的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是什么意思?

解答:这句话意味着春天到来,江水变暖,鸭子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。

7. 问答:词中的“蒌蒿满地芦芽短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?

解答:这句话描绘了春天江边蒌蒿茂盛、芦芽初生的景象,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。

8. 问答:词中的“正是河豚欲上时”是什么意思?

解答:这句话意味着春天是河豚从深海游到近海产卵的季节,是捕捞河豚的最佳时机。

9. 问答:词中的“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”表达了什么情感?

解答: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,即使内心有千种情感,也无人可以倾诉。

10. 问答:苏轼的词风有何特点?

解答:苏轼的词风豪放、奔放,善于运用比喻、象征等手法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,被誉为“词中之龙”。

版权声明:如无特殊标注,文章均来自网络,本站编辑整理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,请自行分辨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fanwenmi.cn/fanwen/83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