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文:
中医会诊记录范文
会诊记录表
会诊时间: 2023年4月10日
患者信息:
姓名:张三
性别:男
年龄:45岁
病史:慢性胃炎,反复发作3年
主诉:
胃脘部疼痛,食欲不振,有时伴有反酸,近一周症状加重。
现病史:
患者于3年前开始出现胃脘部疼痛,疼痛为隐痛,有时为胀痛,与饮食关系不大。伴有食欲不振,饭后易反酸。曾于当地医院就诊,诊断为慢性胃炎,给予药物治疗,症状有所缓解,但近期症状加重,故来我院就诊。
既往史:
无特殊既往病史。
家族史:
父母有慢性胃炎病史。
体格检查:
生命体征平稳
舌质淡红,苔薄白
脉象沉细
中医诊断:
慢性胃炎(脾胃虚弱证)
治则:
健脾益气,和胃止痛
处方:
1. 党参15g
2. 白术10g
3. 茯苓10g
4. 甘草6g
5. 陈皮10g
6. 炙甘草6g
7. 砂仁6g
8. 干姜6g
9. 神曲10g
医嘱:
1. 每日一剂,水煎服,分早晚两次服用。
2. 饮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、油腻食物。
3. 注意休息,保持心情舒畅。
会诊医师:
主治医师:李医生
会诊医师:王医生
常见问答知识清单及详细解答:
1. 问:什么是中医会诊?
答: 中医会诊是指多位中医医师共同参与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,通过集体讨论,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,制定出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。
2. 问:中医会诊记录包括哪些内容?
答: 中医会诊记录通常包括患者基本信息、主诉、现病史、既往史、家族史、体格检查、中医诊断、治则、处方、医嘱以及会诊医师等信息。
3. 问:中医会诊的目的是什么?
答: 中医会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,优化治疗方案,减少误诊和漏诊,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4. 问:中医会诊适用于哪些患者?
答: 中医会诊适用于病情复杂、诊断困难、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,以及需要多位医师共同讨论和制定治疗方案的患者。
5. 问:中医会诊的记录格式有规定吗?
答: 中医会诊记录的格式没有统一规定,但应包含上述提到的基本内容,以便于交流和保存。
6. 问:中医会诊的记录是否需要患者签字确认?
答: 是的,中医会诊记录应当让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字确认,以示对治疗方案的知情同意。
7. 问:中医会诊的记录是否需要保存?
答: 是的,中医会诊记录是医疗文书,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保存,以备后续查询和追溯。
8. 问:中医会诊的记录是否可以公开?
答: 中医会诊记录属于患者隐私信息,未经患者同意,不得公开。
9. 问:中医会诊记录的书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?
答: 书写中医会诊记录应当客观、准确、完整,避免主观臆断,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。
10. 问:中医会诊记录与西医会诊记录有何不同?
答: 中医会诊记录更加注重中医理论,包括诊断、辨证、治法、处方等;而西医会诊记录则侧重于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