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文:
《草盛豆苗稀》
宋代:范大成
草盛豆苗稀,村南西复东。
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。诗人范大成通过“草盛豆苗稀”这一景象,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感慨。诗中“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”一句,展现了农村孩子们的天真烂漫,他们虽未参与繁重的农活,却也在桑树下学习种植,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。
常见问答知识清单:
1. 《草盛豆苗稀》的作者是谁?
2.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?
3. “草盛豆苗稀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?
4. 诗中的“童孙”指的是什么?
5. 诗中的“供耕织”是什么意思?
6. “傍桑阴学种瓜”反映了什么?
7.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农村生活?
8.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?
9. 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如何?
10. 这首诗对后世有何影响?
详细解答:
1. 《草盛豆苗稀》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大成。
2.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感慨,反映了宋代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。
3. “草盛豆苗稀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草长得茂盛,而豆苗却稀疏。
4. 诗中的“童孙”指的是农村中的孩子们。
5. “供耕织”指的是提供耕作和织布的劳动力。
6. “傍桑阴学种瓜”反映了孩子们在闲暇时光中学习种植,体现了他们对农业劳动的兴趣。
7.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农村的宁静和孩子们的天真,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。
8.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,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。
9. 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,是宋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。
10. 这首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,被后人传颂,成为描绘农村生活和儿童天真形象的经典之作。